博客

  • 《五代史宦者传论》读后感

     

    欧阳修在文中指出宦官之害甚于女祸。

     

    宦官、后宫、外戚、权相、悍将、外敌、乱民,均可乱国。

    宦官之祸,赵高为例;后宫之祸,妲己为例;外戚之祸,王莽为例;权相之祸,司马懿为例;悍将之祸,安禄山为例;外敌之祸,满清为例;乱民之祸,刘邦为例。

    研究这些乱国因素孰深孰浅意义不大。

     

    君主强,则百邪难生。

    强主如:秦皇汉武、唐太宗、明太祖等,当朝非无奸邪之患。然主强,则众邪难伸。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内宫外朝、敌我诸方,都像那水。水是灭不尽的,灭了旧的,又会有新的进来。

    因此,善加控制,才是为君者要着力的。

    水为我用,则乘风破浪;水失我控,则国破身亡。

     

    综上,为君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加强自身修为,深谙世事(很多问题,都是君主自身有欠导致的)。
    其次须抑制平衡好各方势力,时刻警醒、多方采信,不可使之失控。

     

     

  • 《朋党论》读后感

     

    欧阳修认为,朋党分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为人君者,宜亲君子之朋,而去小人之朋。

    自春秋晋分三家,朋党之害,深为后世人君者忌。

    读过此文,思虑有三。

    1、为人君者,不必格杀所有朋党。

    君子之党,同道同心。然此道此心为忠君爱国、敬业勤勉、光明磊落、耿直无私。此儒家之道心也。此党人虽众,却无碍大治也。

    2、为人君者,对小人朋党要坚决翦灭。

    1)小人朋党之害,轻则兴风作浪,为祸一方,重则人君身家社稷不保也。

    2)辨识小人朋党之法,即察其聚以同道还是同利。

    3)利之永存,小人之朋亦永存矣。为人君者,须如除草般,经常清扫。

    4)小人朋党要灭,小人则不必尽灭之,也灭不净。人君可善用之。

    3、为人君者,对君子之朋也要分而治之。

    臣下同心,则必孤君上。同心之臣,如再遇一二贤人,则黄袍加身事再现矣。

    故,君子之朋,亦须人君善加分化。

     

     

  •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一、从人生选择的角度

    每个人都有不能选择的部分,也都有可以选择的部分。

    魔丸投胎,人们偏见,哪吒不能选择。但行为是魔是灵,是助人是害人,却是哪吒自己可以选择的。

    人这一生,总是会遇到很多命运和偏见。那么,自己是由这些所谓的命运和偏见决定,还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呢?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的一生要靠自己去创造。我们的行为创造了人们最终对我们的评价,而不是某些人一上来就贴的标签。

    人生的选择。父母只是把人带到了这个世界。人是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人生。

    二、从亲子关系的角度

    1、孩子,爸爸妈妈并不容易。

    小时候,哪吒只看到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天天忙着斩妖除魔,没有空陪他玩。

    长大后,通过坐骑猪的喷嚏,看到了父亲去元始天尊处的场景,才知道小时候父亲不在身边,是因为他一直在忙着找救自己的法门,并且看到为了救自己,父亲不惜以命换命。至此,孩子终于理解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

    父亲去天上找救命法门,母亲就承担起镇守家庭的责任,一方面要工作(斩妖除魔),一方面一有空就陪哪吒踢毽子,宁肯自己累到趴下,也一直在坚持陪哪吒玩,直到又要工作了(妖怪作乱)。小时候哪吒的眼里,也只看到母亲不能一直陪自己玩,觉得老是不尽兴。

    为人父母者,看到这些时,多少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是啊,每个做父母的,谁不想一直陪伴着孩子成长,但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孩子们也往往要等到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父母的不易。

    2、爸爸妈妈,请你好好爱孩子。

    一个孩子,如果出生的时候,就被冠以魔丸转世(特殊缺陷),今天的父母能像哪吒的妈妈那样,不论自己的孩子是什么,都拼命爱护吗?像哪吒的爸爸那样,还要告诉他是灵珠转世,让他拜师学艺,并不放弃他?——这就是爸爸妈妈应该做的“我爱你”。

    哪吒小时候,到处捣蛋,几乎就是一个坏孩子的典型,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妖怪。今天的父母能像哪吒的爸爸妈妈那样,一直对哪吒充满了爱,从不显现抱怨痛恨吗?

    哪吒偶尔救了小女孩,但所有人都指责他是凶手,今天的父母能像哪吒爸爸那样,还去详查求证是否属实吗?当知道真相后,又愿意挨家挨户去求他们参加生日宴并还哪吒清白吗?(老版的哪吒父亲,就是偏信龙王的证词,屈死了哪吒)——这就是爸爸妈妈应该做的“我相信你”。

    孩子是有灵性的活物,并不是我们手中的面团,能凭着我们的意愿想搓圆就圆,搓方即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父母应该沉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她的想法。不要早早就封闭了孩子与你的沟通之门,然后到了初高中时,又开始大叫,不了解孩子,孩子怎么不跟自己说话。

    三、从善恶黑白的角度

    老版本的《哪吒》,是善恶分明、非黑即白的。

    夜叉是坏人,于是被打死。敖丙是坏人,也要被打死。申公豹就是坏人。父母错了,就要剔骨还父,划清界限,脱离关系。

    新版本的《哪吒》,善恶黑白,是有弹性的,是有融合的。

    夜叉认错后,也不必被打死。敖丙更是有着一股善良。父母也不再完全迎合世俗,苛责孩子。申公豹也是因种族歧视,待遇不公,才出此下策。

    黑,是因为吸收了所有的颜色,才显得黑。

    白,是因为反射出所有的颜色,才显得白。

    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完全吸收所有颜色的黑,也就从来没有纯粹的黑。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能完全反射所有颜色的白,也就从来没有纯粹的白。

    片末,黑白交融,灵魔携手,浑沌归一,才能对抗连元始天尊都无力化解的天劫。

    对文中的黑白论,再做一点补充:

    如果将一个白色的物体,放到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不给一点光。那么,这个白色的物体,在世人的眼中,它就是黑色的。

    如果将一个黑色的物体,放到无比明亮的光线下,给足各种光。那么,这个黑色的物体,在世人的眼中,它就是白色的。

    物体如是。人亦如是。

    因此,在认知时,对于人物事件,需要独立思考、理性分析。

    一个结论,它到底是客观事实,还是人为观点。

  • 每天确立一个需要创造的目标

     

    每天确立一个需要创造的目标。

    其它的目标就用平时的模式处理好了。

    因为大部分人每天都是浑浑噩噩的,处理所有的事都是条件反射的。

    那每天确立的一个需要创造的目标,

    就是每天能够进步的一个小步。

    积跬步以至千里。

     

     

  • 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死人,我们需要去讨论他生的意义吗?

    不需要。

    因此,只有活着,才有追求意义的需要。

    那么,相对死人,活着的人每过一天,和死人比,有什么不同呢?

    活着的人参与了世界的活动。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这个人活着,创造了一些与他有联系的活动。

    这就是人“生”的本质——创造今天。

    创造今天”就是人,生的意义。

     

     

  • 设立目标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目标。否则很容易迷失自己,被环境掌控。

    有自己的意识,还要不断的喂养它,让它不断成长,强大,独立。

    目标,就是体现这种独立意识的载体和方法。

    因此,要设立目标。

    首先,目标是内在的。它是要发自内心的强烈的驱动愿望,因为如果不强烈需求,就难以自动自发的行动,并且能排斥其它影响因素。

    其次,目标有好有坏。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人的一生,大多都是在这个矛盾中前进。不断设立哪一面的目标,不断地喂养它,哪一面就更强大,占自己人性中的主流。

    最后,目标也是需要自我约束和控制的。举个例子:我们有一堆柴火,不能一次性全部烧掉,这样火太大,反而容易烧伤自己或别人,而且很快,柴火就烧没了,后面就没有火可以取暖了。那怎么取暖比较好呢?先取一部分柴火,点燃,刚刚够自己和别人取暖即可,慢慢地添柴,火就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取暖,这段时间,还可以去找更多的柴火来备着,如此,就能一直取暖了。

     

     

  • 《荒野生存》观后感

     

    早闻道,夕死可矣。

    《茜茜公主》中有一句台词“当你感到忧愁和烦恼的时候,就到这儿来敞开胸怀遥望大自然。你能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草,每一个生灵里,感到上帝无所不在,你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

    《Into the Wild》中Alex从小一直被围困在家庭的矛盾和烦恼之中,所以他的心里一直想跑,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社会,想到没有烦恼没有人际关系的大自然中去。Into the Wild.

    在去往阿拉斯加的过程中,遇到了农场收麦子的男人,遇到了把他视为自己儿子的阿姨,遇到了一见倾心的吉它美女,遇到了忘年交的老爷爷;也遇到了铁路巡警的殴打,遇到了露宿街头的流浪汉;等等等等。这些都在丰富着   Alex的见识阅历,就好象之前读了万卷书,现在开始行万里路。体验,成长。

    后来,Alex领悟到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完全脱离了社会的人,没有交流,没有分享,也就没有真正的幸福。

    大自然并不是躲避的温床,不是躲藏自己的树洞。

    虽然最后,Alex因为误食毒草,没能回到这个社会,但他留下的文字,记录了他的思想。

    我们通过他的分享,感受到了这些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

    我们感谢他,我们也会记住他。

     

     

  • 《狮子王》观后感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叔叔阴谋篡位,侄子长大后夺回王位。

    除了故事情节,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吗?比如:

    1、刀疤Scar害死木法沙Mufasa的阴谋具体是怎么设计的?

    1)诱骗辛巴Simba去角马群旁边的峡谷(两侧悬崖陡峭,不好攀爬);

    2)让土狼驱赶角马群进峡谷(借用无知群众暴动的力量);

    3)通知木法沙Mufasa去救辛巴Simba(攻其所必救);

    4)乘木法沙Mufasa虚弱之时,突然置他于死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5)骗辛巴Simba脱离狮群,使得第一继承人缺失(瞒天过海,釜底抽薪);

    6)安排土狼半路截杀辛巴Simba(借刀杀人,斩草除根)。

     

    2、辛巴Simba为什么要脱离狮群?后来为什么又会回来?

    1)因为辛巴Simba以为是自己害死了木法沙Mufasa,他很内疚,心理难以面对族群;

    2)因为辛巴Simba梦见了木法沙Mufasa:

    “你忘了我。”

    “没有,我没有忘。”

    ——梦里爸爸并没有责怪辛巴Simba害死了自己,只是责怪他忘掉了自己(这句话的本质是:爸爸爱你,你还爱爸爸吗?)父子之间的爱,化解了辛巴Simba的回归族群的心理障碍。

    “你忘了你是谁,就是忘了我。——点出辛巴Simba和木法沙Mufasa是负有共同的责任的。

    你是谁?看看你自己的内心。——拨开外界环境对你的定位,这些都不重要。去寻找自己内心对自己的定位。

    你比表面的你要强大的多。——我相信你,你可以办得到。

    你必须在生命循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出目标:你要寻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我该怎么做呢?我不行。”——每一个人没有成长前,都会觉得自己不行,不知道怎么做。可是爸爸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呢?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你自然会成长,会从不知道怎么做到知道怎么做,从不行到行。

    “Remember who you are. 你是我的儿子,是唯一的真正的王。——建立成功的信念,你一定可以办得到。

    Remember who you are.”——把握最重要的,找到自己,做好自己。这就是人生中战胜一切的根本。

     

     

  • 如何走出因长时间谋划而熄灭了雄心壮志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先行动,然后修正方向;有的先谋划,然后按部实行。

    这没有好坏之分。

     

    一般来说,小事因为繁杂,细细思量费时太多,因此,可以先行动而后修正。大事因后果重大,且影响因素较多,施行时又要综合运作,可以精心谋划,而后施行。

    事业和人生的事,更需仔细谋划。

     

    然而,事业和人生的很多影响决策的因素,周围就像是有一团迷雾,我们不清楚。于是,就开始收集情报,做各种准备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迷雾并未消散。而雄心壮志却随着长时间的谋划陷入了将要熄灭的状态。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不断地用胜利来滋养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只是思考和谋划,最后只会让心头的火焰慢慢熄灭下去。那么,如果才能走出因长时间谋划而熄灭了雄心壮志的心理状态呢?

    从身边的事做起,也可以从小事做起,不断地积累小小的胜利,滋养自己的雄心壮志。这样就能让自己心头的火焰永不熄灭,生活的每一天也就有了神采和内涵。

     

     

  • 如何应对不喜欢的老师

     

    1、向学校建议,换掉不喜欢的老师。

    这是一个方法,只是需要注意几个地方:

    1)收集证据。要能拿得出强有力讲课不好的证据,并且这个证据是能够得到家长和校方公认的。

    2)谁出面建议。不要以学生出面,以家委会的名义出面洽谈为宜。防止老师报复同学,整个班他报复不了,如果针对整个班进行报复,那就是收集证据的最佳时机了。

    3)换老师客观上有难度。

    a、没有好老师可换。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其实是基本了解各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难道学校就不想招最好的老师来?学校肯定是想的。但好老师的资源是有限的,往往集中在更好的学校,这也是为什么要上好学校的原因。以后大学也是如此。

    b、换老师要时间。如果是从别的班调换老师来,那一般最快也要等学期结束。如果是另行招聘老师,那也要等每年的新老师毕业或者其它。现在的这个老师如果提前解聘,学校还要承担更多的费用。

    c、不一定换得了。水平差的老师往往有后台,你想为什么差的老师会被安排进来,一般来说,要么是领导打了招呼,要么是走了校长后门。那么,从学校角度,领导和校长都不是可以得罪的对象。

    综上,向学校建议这条路,不那么简单,需要花费的精力、财力等不少。

     

    2、消极面对。

    人都是有情绪的。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遇见不喜欢的,自然就不想看见这个人,也不想听见这个人的声音,有关这个人的所有都不想接触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

    那么,如果这个不喜欢的人是某课的老师,会怎样呢?虽然不可避免的,要在课堂上看见他,但因为心里不想看见这个人,那么他讲课的时候,眼睛自然就不会去看他,于是眼睛就会去看书或者看其它地方。因为心里不想听见他的声音,所以耳朵就会去注意其他的声音,比如听到同学咳嗽的声音回头去看看,听到同学在课桌下翻书的声音也凑眼去瞄瞄。

    这样下来,课上讲了什么就不知道了,没有学到知识,自然就不会了,考试的时候自然也就考不好了。然后就把责任推到这个老师身上,因为他不好,所以我不听,导致我不会,最后考不好。明明是他不好,坏的结果却让你承担了。

     

    3、积极面对。

    1)面对现实。

    前文所述,他是你**课老师的现实暂时是改不了的。在你的人生轨迹上,**年级**课是由一位烂老师教的这个事实是改不了的。

    2)创造奇迹。

    那么,**年级的**课虽然是由一位烂老师来教,可是你依然能学得很好,这是不是一种奇迹?这是不是更能体现出你卓越的学习能力和聪明才智?

    3)关注成绩。

    他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过客,之前不曾相见,之后也许再也不复相见。他的好与坏,就像昨天的雨,下过了就下过了,没什么重要。但你这门课的成绩却组成了你的学业水平,一直会伴随着你,再不会改变。所以,关注成绩吧,他只是你辉煌成绩上一朵绚烂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