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思考

  • 《史记之周本纪》读书笔记

     

    注:

    1、周祖因善农事而兴。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职也源自周朝。

    2、古公文王祖孙两代贤君,奠定周朝开国根基。

    3、武王分封诸侯,而国君直属力量不够。幽王固失德,但2、3股势力即可攻占国都,也可见中央直属军力之匮乏。

    4、周公、召公等贤相,辅国数代,可谓劳苦功高。然穆王尖刻、厉王专制、幽王儿戏邦国,三王失德,以致周朝败落,其后仅为苟延残喘而已。破坏容易,建设难啊。

    5、平王后,周室衰微,王室七次内乱,王被杀者二。诸侯国君被杀者,鲁有一,晋有二,齐有二,楚有一。可见,为君王者,仍须十分小心,莫丢了权柄与性命。

    6、晋国为当时最强之国,智族又是晋国最强之族。而赵、魏、韩却能灭智伯而分晋。可见重臣们的自身势力太大,且相互能联合,对君主威胁太大。因之,华夏后世君主多有削弱重臣权柄及挑唆臣下相争的行为。

     

  • 《史记之殷本纪》读书笔记

     

    注:

    1、殷朝出了两位贤相:伊尹和傅说。国兴不可无明君,亦不可无贤相。

    2、殷朝传位于弟者较多。特别是殷中宗后9代,夺位之争不断,国衰。国家传位制度有失,则国本不固。

    3、纣王是很有才能的,但未能克己,不修德,以致失国身死,为后人戒。纣王居然信天命所归,而不尽人事,亦为败亡之因。

     

  • 《史记之夏本纪》读书笔记

     

    注:

    1、禹开山治水,有大功于世。

    2、夏朝由亲子继位占绝大多数,另3代由弟继位。不肖平平者众。

     

  • 《史记之五帝本纪》读书笔记

    注:

    1、神农衰微,蚩尤暴虐,黄帝崛起。可见天下自古即有德者居之。

    2、黄帝征讨四方,各族并入,为我华夏之始。

    3、五帝皆为一脉。传位以贤德,而非亲子。唯一传子的帝挚,却因无政绩,不在五帝之列。

  • 《我难过的时候,也是不知所措的》笔记

    APP《壹心理》12月9日的一篇文章《我难过的时候,也是不知所措的》,读完笔记如下图:

    共情
  • 鱼群和散户

    今晨运河里的鱼都冒头在水面上,有一处好像海里的鱼群一样,聚集在一起,翻滚畅游。

    突然想到,股市中的散户就好比这个鱼群。渔家就是主力庄家。

    渔家会找鱼群汇集的地方动手,没鱼少鱼的地方,是没有生产力的。因此,渔家要赶鱼,把鱼赶到一起,并且让它们一起去一个地方,然后动手。

    股价、成交量、指标、新闻都是赶鱼的手段。因此,真正要关注的,是鱼群的心向。鱼群我们不知道,可是我们可以知道自己这条,再根据赶鱼手段的迹象,做出判断。

     

  • 在寒风中,你选择快走还是慢走

    今日骤冷,早晨走在路上,不由自主地加大着步伐,速度也比往常要快一些,感觉这样要好一些。

    在这样寒风凛冽的天气里,如果僵坐在那里,就会冻死在那里;如果慢慢吞吞地走,也会被刮得越来越冷;只有大步走,走出热量来,才能够抵御这个恶劣的环境。

    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身处逆境,如果精神萎靡,浑浑噩噩,则会逐渐被逆境所吞噬;只有昂首阔步,才能走出来。

  • 什么是忧愁?

    小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有趣。

    大人们想着回到那个时光,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其实小时候也是有忧愁的,只是大了就不觉得那是忧愁了。

     

    老年人也想着回到大人的时光,

    估计大人时的忧愁在他们看来也不觉得是忧愁了。

     

    那么,什么是忧愁?

  • 关于拖延的分析整理

    这两天在工作中,突然感到有拖延的现象出现,于是搜索了一些关于拖延的分析,整理如下:

    1、拖延的成因:

    躲避痛苦。需要做一件事,可是做这件事心里感到痛苦或难受。这个时候,心里会出现一个选项,就是拖延。拖延的形式有很多,但本质就是现在不做这件事,使得现在的心里立刻感觉到舒服和解脱。然而不做这件事的后果依然存在,后面还是要面对,痛苦或难受还是要承受。并且还会产生新的负面情绪:后悔。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做,使得后果可能更严重,痛苦或难受更大。注意,产生后悔的那一天还是会出现一个选项:拖延。而绝大多数人在那天还是选择了拖延。因为:

    每一次选择拖延,内心在当下就会感受到舒服和解脱,会暂时忘记今后的代价。

    其实,有些问题当我们分析出成因的时候,往往也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是我们自己是不是愿意改变和成长。为了警示自己,在每一次掉入拖延陷阱的时候能够及时爬出来,下面将一些较为典型的拖延心理表现列举出来。

     

    2、拖延的心理表现:

    工作必须找到状态,工作的环境必须近乎于理想。

    我只有在自己想工作的时候才能工作。

    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

    我必须领先于他人,把一切事情都纳入掌控中,不能有瑕疵,否则我就会失去所有机会。

    总之,上面这些心理表现会导致它们的主人面临着工作时,满脑子都是下面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像海妖塞壬的歌声,一旦听见就无法自拔。它们的主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以后/明天再干会更好。

    它们的呈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

    诱惑版:太累了(歇会儿吧、歇会儿吧、歇会儿吧……)

    诱惑的加强版:时间嘛…仍然还有不少(歇会儿吧、歇会儿吧、歇会儿吧……)

    抱怨版:我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另一种抱怨版: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多任务?不公平……

    直接了当版:我不想做…

    绕圈版:首先我要打扫房间

    理性版:在压力下我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以后再做

    大抵如此。每一种声音,都会使你面对任务时更痛苦,逃离任务时更心安理得。

     

    注:以上参考拖延现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应对?其中李松蔚的回答分析。

  •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芦苇,则没有众多的欲望,孑然一身,天性自然。

    芦苇,往往群生,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人只是其中一株会思考的。

    人生社会地位、财富、生活水准等等可能有千差万别,可是一旦面临生死、面临人生根本的时候,差别一下子就缩近了,甚至有的还发生前后颠倒。

    毕竟,人,最终还是要面对核心意义的,无论他的梦做得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