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心灵红旗
-
《史记之周本纪》读书笔记
注:
1、周祖因善农事而兴。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职也源自周朝。
2、古公文王祖孙两代贤君,奠定周朝开国根基。
3、武王分封诸侯,而国君直属力量不够。幽王固失德,但2、3股势力即可攻占国都,也可见中央直属军力之匮乏。
4、周公、召公等贤相,辅国数代,可谓劳苦功高。然穆王尖刻、厉王专制、幽王儿戏邦国,三王失德,以致周朝败落,其后仅为苟延残喘而已。破坏容易,建设难啊。
5、平王后,周室衰微,王室七次内乱,王被杀者二。诸侯国君被杀者,鲁有一,晋有二,齐有二,楚有一。可见,为君王者,仍须十分小心,莫丢了权柄与性命。
6、晋国为当时最强之国,智族又是晋国最强之族。而赵、魏、韩却能灭智伯而分晋。可见重臣们的自身势力太大,且相互能联合,对君主威胁太大。因之,华夏后世君主多有削弱重臣权柄及挑唆臣下相争的行为。
-
《史记之殷本纪》读书笔记
注:
1、殷朝出了两位贤相:伊尹和傅说。国兴不可无明君,亦不可无贤相。
2、殷朝传位于弟者较多。特别是殷中宗后9代,夺位之争不断,国衰。国家传位制度有失,则国本不固。
3、纣王是很有才能的,但未能克己,不修德,以致失国身死,为后人戒。纣王居然信天命所归,而不尽人事,亦为败亡之因。
-
《史记之夏本纪》读书笔记
注:
1、禹开山治水,有大功于世。
2、夏朝由亲子继位占绝大多数,另3代由弟继位。不肖平平者众。
-
《史记之五帝本纪》读书笔记
注:
1、神农衰微,蚩尤暴虐,黄帝崛起。可见天下自古即有德者居之。
2、黄帝征讨四方,各族并入,为我华夏之始。
3、五帝皆为一脉。传位以贤德,而非亲子。唯一传子的帝挚,却因无政绩,不在五帝之列。
-
鱼群和散户
今晨运河里的鱼都冒头在水面上,有一处好像海里的鱼群一样,聚集在一起,翻滚畅游。
突然想到,股市中的散户就好比这个鱼群。渔家就是主力庄家。
渔家会找鱼群汇集的地方动手,没鱼少鱼的地方,是没有生产力的。因此,渔家要赶鱼,把鱼赶到一起,并且让它们一起去一个地方,然后动手。
股价、成交量、指标、新闻都是赶鱼的手段。因此,真正要关注的,是鱼群的心向。鱼群我们不知道,可是我们可以知道自己这条,再根据赶鱼手段的迹象,做出判断。
-
母爱虽然伟大,但它的行为和结果却也会产生错误
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都是伟大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无私的,伟大的,就不会导致错误了呢?
我们知道,自古慈母多败儿。
由此看来,无私且伟大的行为,对孩子未必是好的。这就好比,一株树苗,需要阳光和雨水才能生长。给予树苗阳光和雨水,就好比母爱这个无私且伟大的行为。阳光如果过多,树苗就会被晒死,如果过少,也长不好;雨水如果过多,树苗的根就会烂掉,如果过少,就会干死。
因此,我们发现,母爱要给的有度。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不需要的时候还给就是害他。给多给少也是害他,要恰到好处。所以,我们说,母爱虽伟大,但如果施爱不当,其行为和结果也会产生错误。
建议:想着自己好比是在给花浇水。
动机:这是内心对孩子的一种强烈保护的意识。孕期和婴幼儿期,如果没有这种保护,孩子难以生存,此时这种意识全面释放并没有错。随着孩子的成长,她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步独立,能力也逐步增强。就像学步车,孩子已经学会走路,继续待在学步车里,就会限制孩子的成长,此时家长的这种意识就要开始收敛。随着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这种意识也要不断地收敛,给孩子能力的成长留出空间。直到孩子已经成人,此时的这种保护意识,就要从行为化为一种气,弥漫在无形之中,却不要露出形。
-
每个妈妈母爱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有的妈妈把孩子一直护在身边,为其遮风避雨,是一种母爱的表现;
有的妈妈崇尚狮子精神,让孩子在风雨中成长,也是一种母爱的表现;
有的妈妈就给孩子买东西,自己却很久也不给自己添置,也是一种母爱的表现。
因为每个妈妈自身情况的不同,所以表现形式会不一样,但都是伟大的。
因此,如果用一个妈妈的母爱标准去衡量另一个妈妈的母爱,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会有偏差。
建议:审视自己做妈妈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对别人做妈妈的方式也要持宽容理解的态度。
动机:内心渴望被认可,自己这个妈妈做得比别的妈妈做得好。有了这个动机,就会用自己的尺度去看别的妈妈的缺点,然后寻求公众的认同,从而使自己内心渴望伟大的欲望得到满足。但在满足内心渴望伟大的动机的同时,也和其他妈妈产生了矛盾,给自己的外部环境增加了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