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心灵红旗

  • 《少年中国说》全文读后略感

    读书时,就对梁启超的这篇大作,欣赏备至,其节选部分至今也能背诵。

    今日偶念,百度搜其全篇。出声朗读一遍,虽不能全解文中之意,然梁兄之少年豪情亦跃然纸上,让人敬佩不已。

    遍观史籍,未见开国之君臣如迟暮之年,作昏昏欲睡之状。国家之进步,文明之更替,皆在青年。吾之青年与梁兄之少年同意。青者,生机勃勃,春之希望者也。非在年龄,而在其心。

  • 再观《茜茜公主》有感

    《茜茜公主》这部老片,之前我已经看过好几回,今天又再看了一遍,依然很受感动。

    武力可以征服世界,可是,要想获得人民的真心拥戴,靠得是用真心。这个真心,可以理解为人格魅力,也可以理解为爱,亦或宽容,等等等等。就像岳飞说的:用兵之道,存乎一心。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将心比心。首先,我们要明白自己的心,然后将心比心,才能理解别人的心。就好像曹操说的那样,知人必先知己。眼睛向前看,视野所及,看到的,是目光;视野不及,却还能看到的,是眼光;不在外部,反观内心,能清楚看到的,是灵光。

  • 纪念五四青年及同类人

    今天是5月4日,官方的五四青年节。

    念书的时候,在历史书上,也大约了解了一些关于五四青年的事迹。对于那个年代的这群热血青年,还是很钦佩的。今天在百度百科,又重新温读了一遍,1919年5月4日运动的来由,也算是一种祭拜吧。记得当时有一份刊物《新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

    其实,历史上,类似的,又何止五四青年那一代。我们翻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洋溢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勃勃生机。等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希望,有没有未来,只要看看青年人,有没有思想,有没有胸怀,有没有踏踏实实的作风等等等等。希望自己及后人,不会忘记这些精神。也希望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像龚自珍的那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样,永远绽放出青春的气息。

  •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读书笔记

     

    1、我们要尊重孩子。

    孩子想拿拿这个,摸摸那个,学着大人做些事等等,这些行为正是孩子在了解世界、获取经验、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刻。大人们往往会从自己的角度,觉得不能让孩子的行为破坏本来的生活秩序,于是嘴里说的都是“不能”“不许”“不”字开头,当孩子通过反抗来表达自己的意志的时候,又被大人冠以“不乖”“不听话”。孩子难道是木偶吗?套用蒙台梭利的话,就是“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人来对待”。

    当孩子想自己拿勺子或者筷子吃饭的时候,大人们往往为了不让饭菜掉在地上或者翻在身上,就抢着要去喂,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家长们其实要做的只是克制自己想去帮忙的冲动,静静地在旁边观察,和孩子保持距离,不要打扰孩子。(注:当然有危险可能的时候也不能迂腐,要立刻采取断然措施,保护孩子。)

    红旗注:孩子渴望自我意志的表达。原本就有这样的认识——要尊重宝宝的自我意识,翻看本书的时候更加印证了这个观点。宝宝(其实成人也是)只有在自己的主观能动下,才能心理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家长(相对成人的话,就是领导)要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做好基础和引导,而不是代替他(她)的自我成长。

    书中是说孩子要获得自由。我现在想来,这种渴望自由,应该属于人类的一种本能。这种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意志的表达,也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感。而追求这种存在感,好像比弗洛伊德说的渴望伟大,更宽泛,涵盖地更全面一些。

    这种存在感,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己的内心,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另一种是在群体中,在人们社交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外界对自己内心的映射。而人们再把这个映射和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然后产生一种综合的存在感。这种综合的存在感,就会对人的行为起点进行定位,结合其他方面对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进行指导。

    综上,教育要着力于协助孩童形成相对比较独立、完善的自我内心世界;并且在如何更好地应对外界映射上,做一些功课。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总之是要教给她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而不是营造一个温室,把她放在里面轻轻地培育。——在这一点上,确实应该传递“蒲公英精神”和“狮子精神”,这些是教育孩子,要有强大的独立生存能力。红旗当年就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但是,我们今天发现,只是这些还是不够的,后续还有很多精神和能力要教导。在这个社会,不仅仅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帮助自己飞得更高,在这些方面,红旗还要好好学习。

     

    2、孩子是自己成长的。

    一颗种子埋在土壤里,虽然有水、养分、阳光和空气这些环境因素,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成长,但是种子是自己成长的。孩子也是一样。

    1)行为和语言的模仿。

    孩子会模仿大人拖地、洗衣服、甚至玩手机。孩子也会模仿大人的语言和使用语境。这是孩子成长的道路。有时,家长会因为担心把水洒得到处都是或者把手机摔坏等,限制了孩子的这些模仿,那么也就是限制了孩子这方面的成长。

    2)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每个人看物体,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兴趣来看的。当我们教孩子书上各种颜色的图形时,她也许会指出,某个图形的颜色和你身上某件衣服的颜色是一样的。我们关注的是教她各种图形,而孩子感觉和有兴趣的,是图形的颜色和你的衣服颜色一样。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这一点,然后利用引导好这一点。

    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建立自己的秩序。

    孩子根据自己成长的经验,对周围的环境会形成自己的一种秩序。例如:牛奶要爸爸去冲,但要外婆抱着喝。晚上要睡觉了,要找外婆一起睡。用过的抽纸要放到垃圾桶里。画笔用完后,要盖好笔帽,放在画笔袋中并扣好按钮。夜里醒来不舒服,要外婆抱着到客厅去。等等。当这些孩子形成的秩序干扰到家长时,家长往往会站在成人的角度,觉得“改相佬咧”“你为嗲要这样?”“我就不答应你”,采取训斥、疑惑或者无视的态度,那么孩子会更加激烈的反抗。结果是,要么孩子被镇压,从此更加自卑或者愤怒被积累,要么家长妥协,从而孩子的这种秩序得到强化。我个人的意见是,首先尊重孩子形成的这种秩序,先满足,然后逐步引导改变。

    4)孩子需要爱和陪伴。

    虽然孩子是自己成长的,但是还是需要父母的爱和陪伴。每一个人都有躲在自己感到安全的空间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家长要用爱和陪伴来塑造孩子安全而温暖的港湾。

     

    3、成长中形成性格和意志

    1)性格缺陷原因:家长的错误做法和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活动。

    2)儿童的性格不是我们能教给她们的,也不是能强制她们学到的,而是她们在3-6岁时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的。性格不是可以随意打造的。而儿童6岁以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已经难以接受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作用也只能是间接的了。

    3)孩子独立自主的任何活动都是一种意志的表达。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到自己的经验,建立起信心。这种完全依靠孩子自己建立起来的信心,是从孩子内心深处建立出来的,这种信心是无比强大的。这种信心逐步地建立和加强,就形成了一种意志。这就是钢铁的意志。

    4)家长的做法: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其次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鼓励她,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激励她,但绝对不能代她去做。最后,在她成功后,要赞扬她,以她为荣为傲。

    5)至于性格,有些来自基因遗传,但有一点,我个人认为性格没有什么好坏之分,都是有利有弊的。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如何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性格,然后利用好自己的性格,而不是被性格所利用。

     

    4、孩子能力的培养

    1)学习的目的是建立知识体系。要把学到的知识形成体系,这不仅是要把知识理解消化吸收,而且要把各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明晰的体系。工具:思维导图。

    2)直观教学法。模糊的概念会堵塞大脑,使之处于停滞状态,无法联想。(江南七怪教郭靖的时候,估计就是这样,所以马钰评其教不得其法。)孩子的教育尽量用感觉得到的,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3)注意力的培养。

    孩子学会了爬坡,就一直在反复上下练习爬坡。孩子学会了剥葡萄,就一直在反复练习剥葡萄,甚至她并不是自己要吃,只是对剥葡萄的工作感兴趣。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因为耽误了时间,而把孩子强行从爬坡中带走。家长也不要因为身上、地板上滴满了葡萄汁,而打断孩子剥葡萄。

    在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的时候,家长要做的,只是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着,除非有危险,否则绝不要因为任何事去打扰孩子(包括吃饭)。孩子晚点吃,不会饿死的。家长要知道,注意力的培养是多么不容易啊,一定要小心保护好孩子专注的时刻。如果家长实在觉得无聊,可以观察孩子,去体会她正在想什么,也可以记录孩子能专注多长时间,看看每次有没有进步。孩子专注的程度越高、时间越长,对未来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4)想象力的培养。

    构建想象力的材料和基础,必须建立在现实和真理上。要带孩子出去到处看看真实的世界和社会,这些都是建立脑海中想象力的材料。家长必须为孩子提供内心世界所必需的东西,然后让他们自由地进行创造。孩子是先形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才能将它表达出来。(就好像很多创作家,他们经常说,他们只是把在他们脑子里的作品通过纸笔表达出来而已。)

    5)运动能力的培养。

    家长经常会约束孩子“老实点,别乱动”,其实孩子只是在训练自己的运动能力。家长需要做的是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教穿衣服、脱衣服、坐下、搬东西等等。指导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始的时候必须准确地进行示范,少说话,也可以不说话。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慢慢演示动作,又做若干详细的分解动作,这样孩子才能看明白。

    附:克拉伯雷迪说“我们的教育是用一大堆对孩子的行为毫无指导意义的知识来压迫他们。他们已经无心听讲时,我们还要强迫他们;他们已经无话可说时,我们还要强迫他们写作文写日记;他们已经没有好奇心时,我们还在强迫他们观察事物;他们已经毫无探索的欲望时,我们还要强迫他们去推理论证命题。我们从来不去征得他们的同意,总是强迫他们做事。”

     

  • 常州新生儿出生费用报销所需材料及医保卡报销情况

    1. 新生儿出生费用报销所需材料:

    1.1 父母及新生儿《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1.2 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1.3 《新生儿记录》复印件;(妇产医院6#楼—2层—档案室)

    1.4 医院出具的发票原件及费用清单;

    1.5 新生儿医保卡;

    1.6 银行卡90元到账一个月后办理;(10.9卡上充钱,11.10后办理报销)

     

    1. 医保卡报销情况:

    2.1 新生儿出生住院费用报销

    X≤600元部分,费用自理;

    X>600元部分,报销85%;(但有些费用不报销,如:游泳等)

    2.2 以后每个年度报销金额比例

    X≤200元部分,费用自理;

    200元<X≤1500元部分,在1级医疗机构治疗的,报销50%;

    在2-3级医疗机构治疗的,报销40%;

    X>1500元部分,费用自理;

     

    1. 医保中心地址:化龙巷2号一楼大厅(和常州社保中心在一起)

    医保中心电话:12333

  • 观《闯关东前传》后感

    这几日在南京学习,晚上集中看了一部《闯关东前传》。

    里面的很多人物仗义、有精气神,不错。

    管粮:这就是一个领袖的角色。在剧情里,那是风生水起;放到明末建州,那就是努尔哈赤一样的人物。

    管水:胆大爱动、有组织才能,突击型将才。用之攻坚,较为合适。

    管樱:豪爽、百折不挠,拙相之才。适宜治内政。

  • 从备考联系出对人生阶段性目标的思考

    办公室的同事外出学习,从单位回到家里,想继续做《二级建造师历年真题》,心里多少是有些倦意的。于是到了看书的时候,跟家人也都说了,今天不看书了。家人也都持同意态度,宽慰说考得上考不上,都没关系。

    坐到书桌前,台灯柔和的灯光在一亮一暗,不停地闪烁,可能是灯泡快要到寿命了。翻看着桌面的真题,想着后天就要考试了。往往临到考前,心就不能静下来了,前面也准备了许多时间,也不知道能不能考过,考过了会是如何光景,考不过又会是如何结果,心里犹豫而又徘徊。间或着,可能还想着,快考试了,也看不进了,就期待着考试的来临了。

    每一段人生,都要有目标。这样,回首过去,也会留下印记,这段人生也才会觉得有意义。因为下一段的人生还有下一段的目标,所以,这一段的目标就要在这一段完成。在这个问题上,依稀还记得爸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好像说过类似意思的话。当时好像是说,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要做那个人生阶段的事情。当时说的意思,大概是,读书的时候,就好好读书,不要想着到社会上赚钱啊,或者什么其他活动。大一临报到前,送了我8个字“学习、养德、交友、**”,还有一词,时日久了,多少就记不住了,估计当时也就没放在心上,后来也没做到,也就忘记了。前面6个字,也多少做了一些,却自认为做得不够认真。黄金的大学时光,多少也有些荒废了。如今,宝宝再过几个月就要出生,时间刚好是建造师考完的时候。而生了宝宝之后,还有很多事情。所以,对于人生的阶段性感悟突然就出来了。于是乎,这一阶段原定的建造师的目标,就一定要达成。一定。

    学习。坚持每天看,确实会有难度:一是来自内心的松懈;二是来自身体的懒惰;三是来自环境的宽容,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的阻力。要想达成目标,得到达成目标之后取得的那份喜悦和自豪,你就要战胜这些阻力。

    平复自己的心情,让它依然像只空空的用来盛水的碗。不知疲倦地,思绪就像默默的流水,向前延展,不断地吸收着各类知识,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在大脑里,堆放整齐,条理清晰。

  • 蔡东藩《前汉演义》之读后感

    陈胜:以前对这个人物,也就从两个方面有了解。一是,历史书上所述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是,贾谊《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shū)之子,氓(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综上,对陈胜,定为有志之人,然能力确属平庸。

    此次读《前汉演义》,涉及陈胜的文字多了,对其了解也就更深。

    陈胜起事之初,与吴广二人已因其突出,列为役夫之屯长,并其人素有大志,以待天时;值大泽事机,揭竿亦甚得其法,鱼帛与狐号,创意愚民。因利乘便,骤起燎原之势,可谓得天时也。

    然攻略、经守均不足矣。周文一军,将非将,兵非兵,而放其自攻,一遇章邯精锐,全军覆没,此大伤元气也;数十万军,训以时日,必为胜之精锐军团,纵不够平天下,立大楚则足矣!没有一个坚固的根据地,没有一个牢靠的群众基础,如沙上建屋,成也忽焉,败亦忽焉。此胜未得地利之处。

    略赵武臣,一得赵地,便自立为王,而失其制约;周市攻魏后,立魏;而韩广之出武臣,而立燕国;张良借兵,而立韩国;六国复出,四国皆拜胜之兵也。如此开拓,盖无谋将之过也。此胜未得人和之处。更勿论,帝王驾驭之术,更是烂之又烂,败国亡军而已。

    相比之下,刘邦得天下,则庙算多也。项将军,则强于军力而已。

  • 浅论人的改变及人生的意义

    2013年清明,单位歇假了3天,在家闲来,就看了《历史的天空》之大部。

    原也就是无聊时,看看旧时的革命,调节一下心绪;但看到约10多集时,片中姜大牙的转变,突然让我意识到,人其实是可以改变的。(虽然这个道理很浅显)

    人要找到向上的阶梯,然后,就会为了攀登更高的目标,而做出努力,做出改变。打更多的胜仗,杀更多的鬼子,就会得到杨庭辉的赞同和提拔;于是,姜大牙就不断地打胜仗、杀鬼子,职务也在不断地提升。期间,被窦玉泉拼刺刀击败后,后苦练技术,提升自己。这种击败学会的技术,也是一种向上的阶梯。为了得到东方闻英的青睐,顺着东方闻英的指示,其实也就是一种阶梯,不断改变自己,并不断努力向上,逐渐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期间,把自己的地标性标志“大牙”, 也翘掉了,更进一步改名为姜必达。

    反观自身的发展与改变,此论也颇有指导意义。

    推及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帮每一位员工设立向上的阶梯,就是在帮助员工不断向上攀登,不断提升自己,不断优化自己,组织队伍才会不断提高战斗水平。而组织中的向上的阶梯,就是岗位职业规划。

    结合前一阵子,刚学的一级建造师的经济科目知识,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是动态的。相对应的,人也是动态的。今天的自己,不等同于明天的自己。今天的别人,也不等同于明天的别人。所以,既要动态地看待自己,也要动态地看待别人。

    不断地给自己找到上升的阶梯,不断地鼓励自己攀上更高的平台。

    除了时间这个重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速度。向上只代表方向,而速度代表接近和超越。

    突然意识到,这种向上的攀登,就是人生意义的一种选择。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变化。而变化的内涵就是充实。这个充实也可以理解为是80年代所宣扬的追求,而在战争年代,它可以理解为革命。

    当然,人生的意义有着很多不同的选择。有向上,也有向下。变化的空碗中,如果充实的都是一样的东西,那么就是一种单调重复的生活(那也要做出不平凡来);如果充实的都是别人要的东西,那么就是一种无聊没有激情的生活(那也要做出自己的独立和不凡);如果充实的都是自己设定的东西,那么就要珍惜和努力,认真做 好每一件事(最起码,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要基本能够完成)。

  • 读《傅雷家书》想起自家的教育

    前些日子,在常州图书馆借了一本《傅雷家书》。此书可谓久闻其大名,却一直未能读耳。这次读来,书里面总是能看到一位博学多识的父亲在那殷殷教导,让人洋溢在一股浓浓的父爱之中,好似自己便也是那傅聪一样,在那静静地聆听父亲的音语。

    看着傅雷的教导,就让人不由地对比起自己父母小时的教育。

    父亲也算是学识渊博之人了,在诗词古文方面,可以说给自己树立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榜样。当时年逾不惑的他,还能通篇背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曾写过的诗集也有几大本。这使得我幼小的心灵中,除了钦佩,也对这美妙的古文诗词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此后在古文的学习中,才能较好地吸收到中国古代那璀璨的文明和卓越的思想。如今的我,也还能通篇背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他的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秦论》、《出师表》、《少年中国说》、《爱莲说》等多篇重点章节还是记忆得比较深刻的。父亲除诗词古文外,数学物理亦为其所长。初中开始,每每遇到难题,便求教之。从其之分析中,看到了数学物理之美;从其分析时之表情中,发现了学习数学物理之乐。于是乎,数学、物理两项也便成了我之长项。数学其时分代数、几何,彼几何更强,余亦是。且因种种原因,对吾不甚严厉,成败淡定,反致使余成长之独立,无压迫而感学习之快乐。

    母亲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也是老三届的高中生。对于文采数理等,虽不自通,却甚是向往,自己更是买了很多书、读了不少。当然,真正记住多少,读通多少,我们便不得而知了,呵呵。回想起来,母亲当时对我的教育还是很有一套的,虽然她常对人说,并不管我,其实我知道,在我身上,她是花了很大的心血和心思的。小学2年级开始,就让我一个人乘公交车上学,中间要倒2趟车。当时我才6周岁,她确实是很有胆量的,呵呵。中午吃饭是在妈妈单位食堂吃的,有时妈妈出差了,就自己到食堂打饭,自己大约也就和打饭窗口差不多高吧,呵呵。到现在,还记忆着1角1个的小肉圆,还有5角一份的龙松豆腐,好香啊,可是要5角一份,所以好像没舍得吃过,呵呵。 有一次晚上放学,从公交车站下车回家,因为书包背带断了,书包又太重,就拖在地上拖回家。妈妈刚好出差回来,车子路过看见了,可是既没有打招呼,也没有停下,而是让我自己把书包弄回去。上述的这些,固然听来有些艰苦,尤其是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可是,我妈当时的状况,也不得不做如此的安排。所以,狮子精神式的教育,也是当时环境所决定的。没有哪个妈妈肯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没有哪个妈妈愿意让孩子这么小就要学会独立。形势使然耳。

    狮子精神式的教育,有没有摧残掉我幼小的身躯?让我的童年饱受痛苦和折磨?没有,都没有。我完全没有感受到痛苦、折磨和不幸。除了内心深处,有时有股淡淡的孤独、淡淡的忧愁,其他也没什么。而这种忧郁,反而会形成一种气质。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就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都是从小要历经辛苦,才能磨砺出坚韧的品性。当我在学校学到这篇古文时,我就在想,我多少也有点生于忧患了,但是还不够,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让我成长,让我强大,让我具备非凡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其实,我心里知道,跟铁木真、朱元璋、努尔哈赤他们比,这种成长经历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这些已经可以帮助我远离溺爱的漩涡,避免成为骄纵、脆弱的人。所有的风雨,我都甘之若饴。

    想到未来孩子的教育,自己是否能做好,心里还是有很多忐忑。怕自己的错误,影响了孩子很多优秀品质的成长。不过,既然前面的长辈们都做得不错,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理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妈妈的严爱、爸爸的身教、傅雷先生的博学多识,都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成功的爸爸!